[摘要]11月的珠海,海風輕拂,椰林延綿,充滿南國氣息。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一輛輛來自港澳的單牌車有序排列,接受口岸工作人員的相關檢查後通關進入內地,開啟跨境之旅。 據拱北海
11月的珠海,海風輕拂,椰林延綿,充滿南國氣息。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一輛輛來自港澳的單牌車有序排列,接受口岸工作人員的相關檢查後通關進入內地,開啟“跨境之旅”。
據拱北海關消息,自今年1月1日“澳車北上”和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11月1日,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已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港、澳單牌車100萬輛次。港澳居民駕車“北上”漸成風尚。
“雙城生活”選擇更多元
“只要不加班,我幾乎每個周末都會開車帶家人來內地。之前我們去了中山老家探親,最近這次去江門看了開平碉樓,品嘗了當地小吃。每次的行程內容都很豐富。”談起自駕北上的感受,來自香港的陳斌表示,自從開放香港單牌車入境內地後,自己和家人周末去大灣區內地城市變得更頻繁了。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自駕出門更方便也更靈活。
來自澳門的劉毅也喜歡“自駕北上”。他告訴記者,作為支持港澳與內地交通往來的政策,“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為香港、澳門居民的“雙城生活”多提供了一種選擇。“除了到內地旅遊、談業務,在港珠澳大橋上開車本身就是一趟不錯的旅行。行駛途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橋如長龍般蜿蜒於海面,配上落日余暉,場面既浪漫又壯觀。”
到診所看牙、到車行保養車輛、到網紅餐廳打卡聚會……有了“自駕北上”的選擇,港澳居民前往內地的頻率變得越來越高,北上的需求和目的也越來越多元,只要輕踩油門,“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便可成為現實。
同時,“自駕北上”的港澳居民也不僅限於在就近的珠三角地區活動,不少人還會把活動範圍擴展到粵西、粵北地區。粵北清遠古龍峽景區的工作人員日前透露,近幾個月來,景區大門口經常可見港澳牌照的車輛,不少港澳游客通過自駕方式前來打卡游玩。
“互聯互通”需求更顯著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推動香港和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創新舉措。近年來,港澳居民駕車往來兩地交通需求凸顯。據統計,“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正式接受申請首月,經閘口海關辦理的香港、澳門單牌車備案登記分別為1255宗、1105宗,截至目前總量已達2.5萬宗、2.51萬宗。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10月份以來,“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通關量達到18.2萬輛次,環比增長21%,周末及節假日日均通行量達6900輛次,約佔口岸日均客車通行總量的六成五,港澳單牌車已經成為口岸通行主力。其中,香港單牌車和澳門單牌車單日最高驗放紀錄分別為4200輛次、4900輛次。
為提升“互聯互通”效率、讓自駕車主享受更便捷的服務,拱北海關通過降低申辦成本、使用“一站式”系統卡口等舉措,保障“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通關順暢。目前,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車道使用“一站式”系統卡口,對無異常且未布控的車輛,海關卡口驗放時長不超過20秒,確保車輛通行順暢。港珠澳大橋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海關將持續增加智能化裝備應用,加強與口岸各部門及港澳方聯動,着力提升旅客及車主通關效率和體驗,促進粵港澳三地融合和便捷往來。
“車暢人旺”融合更深入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以來,各項通行政策的與時俱進,帶動了大橋的“車暢人旺”,書寫了一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亮眼答卷。
統計顯示,通車後的5年時間裏,港珠澳大橋累計客流達3600萬人次、車流750萬輛次、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達7187.5億元人民幣;今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已超過115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6%;出入境車流量達235萬輛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
在方便內地與港澳居民雙向奔赴的同時,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使得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此前部分肉類、蛋奶和蔬果等需要輾轉至深圳,再通關抵達香港,全程花費時間較長。現在,粵西的商戶可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更高的時效通過港珠澳大橋將産品銷往香港。香港海關表示,正與珠海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空陸鮮活食品快線”先導計劃,未來將打造一條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鮮活産品的綠色通道,配合優化通關程序及檢疫安排,促進産品往來海外及大灣區,實現雙向快速轉運。
而在11月19日,港珠澳大橋將迎來開通以來的首個半程馬拉松比賽,選手們可在參賽過程中目睹大國重器的雄壯風姿和伶仃洋的美麗景色。
“基礎設施聯通可以帶動貿易投資暢通、文化交流溝通。”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港珠澳大橋目前的運力可觀、未來的潛力無限。希望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能把握機遇,攜手合作,善用港珠澳大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通。
版權聲明:凡本網站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盈途置業|珠海本地信譽良好的地產代理公司|免費豪華專車接送睇樓|一對一專業服務|珠海樓盤|中山樓盤"。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作品,其言論觀點和真實性都與本站無關。